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

〈27 觀察品〉35頌

卷3〈27 觀察品〉35頌(CBETA, T04, no. 213, p. 791, b3-p. 792, a15)

1. 善觀己瑕隙,使己不露外,彼彼自有隙,如彼飛輕塵。

2. 若己稱無瑕,罪福俱并至,但見他人隙,恒懷無明想。

3. 知慚壽中上,焉以貪牽縛,力士無畏忌,斯等命短促。

4. 知慚不盡壽,恒求清淨行,威儀不缺漏,當觀真淨壽。[1]

5. 世間普盲冥,智眼尠尠耳,群鳥墮羅網,生天不足言。

6. 觀世衰耗法,但見眾色變,愚者自繫縛,為暗所纏繞,亦不見於行,觀而無所有。

7. 眾生皆有我,為彼而生患,一一不相見,不覩邪見刺。

8. 觀此刺因緣,眾生多染著,我造彼非有,彼造非我有。

9. 眾生為慢纏,染著於憍慢,為見所迷惑,不免生死際。

10. 已得與當得,二俱受塵垢,習於病根本,及覺諸所學。

11. 觀諸持戒者,梵行清淨人,瞻侍病瘦者,是謂至邊際。

12. 當觀水上泡,亦觀幻野馬,如是不觀身,亦不見死至。

13. 當觀水上泡,亦觀幻野馬,如是不觀世,亦不見死王。

14. 如是當觀身,如王雜色車,愚者所染著,善求遠離彼。

15. 如是當觀身,如王雜色車,愚者所染著,智者遠離之。

16. 如是當觀身,眾病之所因,病與愚合會,焉能可恃怙?

17. 當觀畫形像,摩尼紺青髮,愚者以為緣,不求越彼岸。

18. 當觀畫形像,摩尼紺青髮,愚者以為緣,智者所厭患。

19. 強以彩畫形,莊嚴醜穢身,愚者以為緣,亦不求自度。[2]

20. 爪髮為八分,雙部眼耳璫,愚者所染著,亦不求自度。

21. 著欲染於欲,不究結使緣,不以生結使,當度欲有流。

22. 非園脫於園,脫園復就園,當復觀此人,脫縛復就縛。

23. 今捨天王位,不造生死本,求離地獄苦,願說圓寂樂。

24. 青衣白蓋身,御者御一輪,觀彼未離垢,求便斷縛著。[3]

25. 人多求自歸,山川樹木神,園觀及神祀,望免苦患難。

26. 此非自歸上,亦非有吉利,如有自歸者,不脫一切苦。

27. 若有自歸佛,及法苾芻僧,修習聖四諦,如慧之所見,

28. 苦因緣苦生,當越此苦本,賢聖八品道,滅盡甘露際。

29. 是為自歸上,非不有吉利,如有自歸者,得脫一切苦。

30. 觀已觀當觀,不觀亦當觀,觀而復重觀,觀而不復觀。

31. 觀而復重觀,分別彼性本,計晝以為夜,寶身壞不久。

32. 觀而不重觀,雖見亦不見,如見而不見,觀而亦不見。

33. 云何見不見?何說見不見?因何見不見?因為出何見?

34. 猶若不觀苦,常當深自觀,以解苦根原,是為明妙觀。

35. 誰令凡夫人,不觀眾行本?因彼而觀察,去冥見大明。


[1] 「知慚不盡壽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知漸不盡壽」,《磧砂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知慚不盡壽」。依據《出曜經》校改:《出曜經》卷24〈28 觀品〉:「知慚不盡壽,恒求清淨行,威儀不缺漏,當觀真淨壽。」(CBETA, T04, no. 212, p. 736, c11-12)」。

[2] 「亦不求自度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亦不求匄度」,《磧砂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亦不求自度」。

[3] 「觀彼未離垢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觀彼未斷垢」,《磧砂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觀彼未離垢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