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

《法集要頌經》(T213) 〈22 多聞品〉對照表

《法集要頌經》(T213) 〈22 多聞品〉對照表

偈頌編號

《法集要頌經》(T213)

〈22 多聞品〉21頌

《出曜經》(T212)

〈22 如來品〉17頌

《法句經》(T210)

〈22 述佛品〉21頌

śrutavargaḥ 22 (19 頌)

Udānavarga

1

多聞善能行,修善無煩惱,所行業障消,沙門獲妙果。

善聞好行,善好閑靜,所行不左,安如沙門。(1)

22.1

2

愚迷不覺知,好行不死法,善解知法者,病如芭焦樹

愚者不覺知,好行不死法,善解知法者,病如芭蕉樹。(2)

22.2

3

猶如蓋屋密,闇冥無所見,雖有眾妙色,有目不見明。

猶如蓋屋密,闇冥無所覩,雖有眾妙色,有目不見明。(3)

22.3

4

猶如有一人,智達廣博學,不聞則不知,善法及惡法。

彼如有一人,智達廣博學,不聞則不知,善法及惡法。(4)

22.4

5

譬如執明燭,悉見諸色相,聞已盡能知,善惡之所趣。

猶如人執燭,悉見諸色相,聞已盡能知,善惡之所趣。(5)

22.5

6

雖稱為多聞,禁戒不具足,為法律所彈,所聞便有闕。

雖稱為多聞,禁戒不具足,為法律所彈,所聞便有闕。(6)

22.7

7

行人雖少聞,禁戒悉具足,於法律所稱,於聞便有闕。

行人雖少聞,禁戒盡具足,為法律所稱,於聞便有闕。(7)

22.8

8

雖少多有聞,持戒不完具,二俱被呵責,所願而皆失。

雖少多有聞,持戒不完具,二俱被訶責,所願者便失。(8)

學而寡聞,持戒不完,兩世受痛,喪其本願。〈2 教學品〉(24)

22.9

9

多聞能持固,奉法為垣墻,精進難毀譽,從是三學成。

多聞能持固,奉法為垣牆,精進難踰毀,從是戒慧成。(1)

10

多聞能奉法,智慧常定意,如彼閻浮金,孰能說有瑕。

多聞能奉法,智慧常定意,如彼閻浮金,孰能說有瑕?(10)

22.11

11

智博為多聞,持戒悉完具,二俱得稱譽,所聞而盡獲。

智博為多聞,持戒悉完具,二俱得稱譽,所願者盡獲。(9)

學而多聞,持戒不失,兩世見譽,所願者得。〈2 教學品〉(23)

22.10

12

多聞如寶鏡,照法盡無餘,自照兼照他,二俱生喜悅。

13

多聞如瓔珞,自身先嚴飾,有情生喜悅,愛樂無窮盡。

14

諸有稱己色,有歎說名德,斯皆諸貪欲,然自不覺知。

諸有稱己色,有歎說名德,斯皆謂貪欲,然自不覺知。(11)

22.12

22.13

15

聞為知法律,解疑亦見正,從聞捨非法,行到不死處。

聞為知法律,解疑亦見正,從聞捨非法,行到不死處。(4)

22.6

16

內無人自知,外無人所見,內不見其果,便隨聲而住。

內無自知,外無所見,內不見果,便隨聲往。(12)

22.14

17

內既而知之,外無人所見,二果俱已成,便隨聲而住。

22.15

18

內有而所知,外有而所見,彼有其明智,不隨聲而住。

22.16

19

耳識多所聞,眼識多所見,聞見不牢固,事由義析理。

耳識多所聞,眼識多所見,聞見不牢固,事由義析理。(13)

22.17

20

智牢善說快,聞知定意快,彼不用智定,速行放逸者。

智牢善說快,聞知定意快,彼不用知定,速行放逸者。(14)

22.18

21

賢聖樂於法,所行應於口,以忍思惟空,聞意則牢固。

賢聖樂於法,所行應於口,以忍思惟定,聞意則牢固。(15)

22.19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